云南壮山实业股份有限公司--欢迎您!

云南壮山实业股份有限公司

示例图片三
网站首页 > 资讯中心 > 行业动态

云南大理水泥市场:阳光背后隐藏着风雨

2007-08-03 00:00:00 云南壮山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阅读
  2007年7月22-27日,我们有机会对云南水泥行业的营销现状进行了考察。先后与建材工业协会等行业人士、企业营销老总、销售经理、片区主管等市场一线的营销人士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沟通,对目前云南省水泥行业的营销现状有了一定的认识。其中,价格方面的波动,成为云南水泥行业营销问题中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。本文将对云南省内目前受到价格波动影响最小的大理(滇西)地区进行一个微观分析。

      2005年以来,云南水泥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最佳时期,产销两旺,价格节节攀升,企业利润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。然而,好景不常,从今年初以来,云南水泥正在开始经历“冰火两重天”的发展历程。与以昆明为中心的水泥市场的突然变脸相比,大理水泥市场却是阳光普照。事实果真如此吗?“好景不长了!”滇西水泥的营销副总庞敏先生笑着说道。


   一、艳阳高照的大理水泥市场

      2005年以来,云南水泥市场的需求突然大增,价格一路走高。到去年,云南水泥产品的销售价格达到近年来的历史高位。大理作为云南西部的一个重镇,是云南水泥销售价格最好的地区,水泥企业所获得的利润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。比如,滇西水泥在2006年实现水泥销售120万吨,销售价格的平均出厂价达到400元/吨以上的水平,利润上亿;大理水泥集团2006年销售水泥40万吨,实现利润6000万元人民币。

     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,大理的地方政府有兴趣依托水泥产业来做大做强水泥工业,把大理水泥企业今后的新型干法产能目标锁定到了1000万吨! 
那么,大理目前的水泥规模情况怎么样呢?

   二、干法产能规模的快速增长

      大理水泥行业的新型干法企业目前主要为滇西水泥、大理水泥集团、红山岩水泥,以及剑川的国资水泥。

      滇西水泥目前产能为130万吨,即拥有3条1000t/d的干法生产线,目前正在建设1条3000t/d的生产线,预计明年可以投产。也就是说,明年年底,滇西水泥产能将会达到260万吨。

      大理水泥集团目前拥有产能40万吨,即1条1000d/t的生产线。正在建设的1条3000d/t的生产线将在8月点火投产。到时,大理水泥集团的产能将会达到170万吨。

      红山岩水泥目前拥有80万吨的产能,即2条1000d/t的生产线,而且矿渣资源是三家企业中最丰富的企业。

      剑川的国资水泥目前产能为100万吨,即拥有600d/t和2000d/t的干法生产线各一条。

      据以上数据,上述4家水泥企业的干法产能在今明两年内即可达到610万吨。

   三、山雨欲来风满楼

      在连续两年多的高价格市场、今年价格在整体上还是比较好的大理水泥市场,是否可以继续保持乐观的态度呢?

      大理的水泥市场容量有多大?据业内人士估计,大理本地的水泥市场的实际使用量仅为200多万吨。

      很显然,如果仅有200多万吨的市场,是难以消化目前大理四大家水泥企业的产量的。那么,他们的水泥卖到了哪些地区了呢?我们以滇西水泥为例,滇西水泥的主要目标市场是重点工程市场和民用水泥市场,其中60%以上的产品卖到了公路建设、水电建设等重点工程,不到40%的产品卖到了民用市场;市场的主要分布区域为大理地区、保山地区、丽江地区、香格里拉――西藏地区。

      在大理水泥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,立窑淘汰却难以按照我国的水泥产业政策进行同步实现。主要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:(1)地方政府拿不出钱来强制淘汰立窑企业;(2)云南是一个山地大省,运输半径在很多地区可以抵消干法旋窑企业的低生产成本;(3)云南对水泥行业中立窑企业的淘汰思路是依靠市场机制,这就为立窑的生存预埋了很多的存在机会。

      所以,如果大理地区的水泥企业的产能真如政府期待的那样,实现了1000万吨干法水泥的产能目标的话,那么水泥企业的70%以上的产品,必须依靠向周边地区输出。这就给大理水泥业的发展埋下了难以逾越的问题:交通成本无法降低、周边建设新线阻击大理水泥,导致大理水泥企业产销两难的困境。

   四、大理水泥市场的价格战何时打响?

      自今年以来,大理水泥市场的销售价格,也开始随着昆明为主的云南水泥市场价格战的影响,出现了“感冒”的情况,价格开始小幅下移。目前,大理水泥市场的平均价格还能保持在350元/吨以上。

      据企业人士估计,大理水泥价格战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将会全面展开;最迟不会拖到明年的国庆节以后。

      那么,谁会最终主动挑起这场价格战?他们谁都不愿意说出来。看来,我们只有拭目以待了。

来源:中国水泥营销网

Powered by MetInfo 5.3.12 ©2008-2024 www.metinfo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