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四个月内建100万套过渡住房
5月18日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由姜维新部长召开了 “解决四川地震受灾群众过渡安置住房建设会议”,专题研究布置解决四川地震受灾群众过渡安置住房建设问题,根据安排,将采取无偿捐赠和下达任务结合的办法,由20个省市在4个月内为四川灾区300万受灾群众生产、运输和安装100万套过渡住房,这将大大缓解当前承担灾民临时安置任务的成都、德阳、绵阳及周边城市的接待压力。
解决300万人的临时住房问题
从5月12日起,从四川灾区陆续撤出的数百万灾民被安置在成都、德阳、绵阳及周边城市,他们多数居住在临时帐篷或简易棚中,虽然短期内的生活起居料无大碍,但在抗震救灾展开一周后,灾民中长期的生活安排已经开始引起多方关注。
“长期滞留城市不仅对灾民难以接受,对这些城市也构成巨大压力。”5月19日,距离地震发生刚好一周,最早离开灾区的部分灾民已经在城市的广场、体育场等安置场所生活7天。
18日的7点40分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维新主持召开了“解决四川地震受灾群众过渡安置住房建设会议”,全国建设系统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。昨日,记者从四川省建设厅了解到,这次会议主要围绕受灾群众过渡安置住房建设展开。
会后,一个期限为4个月的目标摆在全国20个省市的建设部门主要负责人面前:他们需要在此期间,在四川重灾区建设100万套灾民过渡安置住房,解决300万人的临时住房问题。
全国20省市援建
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提出了这批过渡安置房的建设标准,选用彩钢夹心板轻体装配房,每套住房在20平方米左右,可满足灾民一家“基本居住要求”,满足抗震要求,采用保温隔热,符合环保要求。
同时,每套住房室内配置照明、电源插座、配置液化气灶。
“上海方面已经有人过来,估计在最近就可以开始着手安装。”四川省建设厅有关负责人透露,最快在本周内,此项工作将在灾区展开。
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向20省市建设部门下达了任务指标,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广东、江苏、浙江、河北、山东、湖北、河南、每个省各建设6万套;重庆、安徽、湖南、江西、辽宁、福建、山西、陕西、云南、贵州,各建设4万套。第一期在7月10日完成25万套;第二期在8月10日前完成35万套,第三期在9月10日前完成40万套。
四川省负责确定布点、选址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,地质部门进行前期地质堪察。鼓励生产厂家无偿捐赠,若不行再与企业协商。
“估计灾民会居住1~2年!”记者还了解到,由于这批过渡住房需承担较长时间的居住作用,其周边配套要求也考虑了学校、医院和市场。每50套住房配建1个集中供水点,1个公共卫生间和1个垃圾回收点;每1000套住房配建1所300平方米的小学,1个20平方米的诊疗所,1个50平方米的粮食、商品市场;每2000套住房配建1所中学。
北川何去何从?
灾民安置到过渡住房中的同时,重建灾区的工作也逐渐浮上台面。记者在成都采访了解到,灾后重建的规划设计已经提到日程表上,四川省建设厅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,从当前的情况看,重建中的龙门山一带建筑抗震级别,可能会在以往7级的标准上再提高,对于都江堰这种整个城市格局未变,受损房屋面积有限的灾区,重建工作将开展得更快,从目前情况看,多数受灾城市都属于此类。
最大的不确定是北川县城。“是否在原地重建?这需要有关部门的专家进一步研究。此外还需要和地震局的专家共同会商,若龙门山地震带真的进入活跃期,可能更多地方都需要选择新的重建地。”
相当一部分人倾向于北川另外选址建设新城,“整个城市的格局已经毁坏了。”四川省建设厅一位专业人士认为。
此外,地震后的重建也会带来农村居住格局的变迁。“估计今后灾区边远农村的住房会相对更加集中一些。”专业人士认为,这种方式的重建也完全符合城乡统筹的发展方向。
新闻资料
截止5月19日11时的统计,“5.12”汶川地震造成全省城市的2945.6万平方米的房屋倒塌,11719.7万平方米房屋受损,直接经济损失826.6亿元,如果算上农村地区,总的损失超过2000亿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