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季度云南水泥不同地区价差170元
2009年以来,云南水泥工业行业认真贯彻落实省委、省政府“稳工业、保增长”的一系列方针和措施,抢抓机遇适时调整产品结构,全力以赴确保全省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对水泥的需求,千方百计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,生产经营和行业发展继续迈出新的步伐。
一、经济运行总体态势
(一)产品产量持续增长
1-3月全省生产水泥1104.73万吨,比上年同期增长30.432%,增长20.81个百分点。3月份生产水泥440.67万吨,同比增长37.82%。
散装水泥供应量206.29万吨,占水泥产量的18.67%,同比增长31.58%。
(二)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向好
在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的同时,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水泥工业行业累计完成--
工业总产值(现价)29.74亿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26.66%。占全省建材工业行业工业总产值的84.73%。
工业增加值9.31亿元,同比增长25.43%,占全省建材工业行业工业增加值的88.33%。
产品销售产值29.57亿元,同比增长32.36%。占全省规模以上建材工业行业销售产值的84.66%。
产品销售率达99.51%,同比提高3.23个百分点。其中,水泥行业产销率为99.43,同比提高4.28个百分点。
1-2月,主营业务收入16.73亿元,同比增长22.47%。占全省建材工业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87.27%。
虽然全省水泥工业生产情况较好,但经济效益在去年滑坡的基础上继续下滑。1-2月,全省规模以上水泥企业亏损111户,比上年同期增加23户。亏损面占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的58.42%。
1-2月,全省规模以上水泥工业行业实现利税1.14亿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23.91%。由于全省水泥行业大部分亏损,盈亏相抵后,利润呈负增长,为-0.12亿元。
(三)产品出厂价格继续下行
在水泥产量持续增长的同时,产品出厂价格与产量未能同步增长。3月份全省水泥平均出厂价格为297元/吨,比上年同期降低20元,跌幅为6.31%;比上年四季度降低2元,跌幅为0.67%。其中,立窑均价276元,同比降低23元;回转窑均价318元,同比降低17元。
一季度全省水泥平均出厂价格为294元/吨,比上年同期降低18元,跌幅为5.77%;比上年第四季度降低5元,跌幅为1.67%。其中,立窑均价274元,同比降低11元;回转窑均价314元,同比降降16元。低于全省平均出厂价格的州市有昆明、玉溪、曲靖、楚雄、文山等。价格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的差价达170元左右。
二、影响经济运行质量的主要因素
虽然全省建材工业行业一季度经济运行质量较好,但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和困难--
一是优惠政策难以执行。为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。2008年12月,云南省经济委员会和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下发了《关于对部分工业企业用电给予阶段性特殊电价扶持的通知》,对属于基础原材料工业的水泥行业,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,由统调电网直供的企业,从2008年12月1日起至2009年3月31日期间,实行“特殊电价”政策,其生产性用电每千瓦时电价在平水期电度电价的基础上下调0.06元。以目前生产1吨水泥平均综合耗电115千瓦时计算,每千瓦时优惠0.06元,其吨水泥的生产成本就降低了6.9元,如果此项优惠政策能够落到实处,水泥行业将在“特殊电价”政策中受益。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,由于种种原因,真正享受到优惠政策的水泥企业不到总数的10%;约有55%的企业继续执行原有的电价;30%左右的企业实行枯水期政策,电价不降反升。以大理市上登工业区为例,区内的3户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,仅有1户享受到电价优惠政策。
二是产能过剩加剧供求矛盾。“十一五”以来,多元化投资主体在全省各地新建的30余条日产1000-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相继建成投产,新增水泥熟料生产能力近1800万吨,而淘汰落后水泥熟料能力仅为821万吨,实际新增产能约1000万吨。加之去年投产的10条生产线的产能在今年开始全面释放,进一步加剧了水泥市场的竞争。一些地区供大于求的现象突出,使得产品销售价格难与生产成本同步提高,企业赢利空间缩小。特别是立窑企业在结构调整的压力下,为求得生存,不惜采取保本低价销售策略。部分新建新型干法水泥企业为扩大市场份额,也采取较为灵活的销售竞争策略,全省水泥产品平均出厂价格继续走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