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泥行业进入收获季:中国建材拟回归A股
有业内人士对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表示,中国建材在香港上市五年以来,先后联合、重组、收购近200家企业,虽然在香港市场4次筹集共计110亿港元,已经令公司水泥最新年产能达2.2亿吨、玻璃纤维总产能达100万吨,均居世界第一。但目前国内水泥行业,仅中国建材和海螺集团两家公司所占比重稍高,其他达到市场1%份额以上的仅有五六家。回归A股IPO筹集资金进一步扩张,对公司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资料显示,中国建材是经国资委批准,由中国建材集团、北新建材(000786,股吧)(集团)、中国建材集团进出口公司、信达资产管理公司、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发起组建的股份公司,2006年3月23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,并于2007年和2008年分别被纳入MSCI指数、恒生中国企业指数。
全球建材巨头
中国建材主营业务包括水泥、轻质建材、玻璃纤维以及复合材料、工程服务四大板块。
上市前,中国建材已是两家A股上市公司——北新建材和中国玻纤的第一大股东,目前分别持股52.40%和36.15%。
赴港上市后,中国建材通过在资本市场多次融资,通过联合重组地方、民营水泥企业迅速做大。2007年成立南方水泥公司时,中国建材在南方市场还没有一吨水泥产能,但到2010年底,南方水泥的年产能达到1.2亿吨,全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3%,吨水泥盈利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%。
公司总裁曹江林曾对媒体表示,截至2010年底,公司水泥产能从2006年初的1100万吨增至2亿吨,居世界前列;石膏板产能从2006年初的3.6亿平方米增至10亿平方米,居世界前列;玻璃纤维产能从2006年初的21万吨增至100万吨,居世界第一;风电叶片产能从零增至15000片,居中国第一。
并购、重组做大
国泰君安发布研究报告指出,中国建材整合战略清晰,执行能力强。公司管理层行业整合的战略清晰,在过去两年中积累了大量整合经验。公司一般不会完全收购公司股权,而是给原有管理层留有10%~20%股权,并邀其继续管理公司,这会显著减少收购过程中的衔接问题,统一利益,也解决了快速扩张的人才瓶颈。
由于水泥的运输半径只有300公里,公司在局部地区集中收购水泥产能后,可以显著减少竞争、掌控水泥售价。另外,在行业整合后,公司还可以对煤炭以及原材料统一采购,在成本上产生规模效应。上市5年来,中国建材通过资本运作、联合重组实现由小到大,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55%,利润总额复合增长率达56%,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60%。
行业进入收获季
瑞银证券分析师密叶舟认为,水泥业2011/2012年将面临需求大于供应,建材行业H股首选就是中国建材。他预计2011年中国水泥业将出现转型,领先企业的供应结构和业务策略将出现转变,同时竞争将更趋理性。
密叶舟认为,2011年下半年水泥需求将逐步好转,2012年供需将有利于水泥生产商,需求增长强于2011年,而供应将出现负增长。密叶舟认为,中国水泥行业转型的主要成果将是领先水泥厂商的定价能力提高,同时水泥市场的定价体系将出现改变。水泥厂商将继续取得较高利润率,从而为一些龙头个股带来潜在上行空间。
目前中国建材在东部水泥市场拥有75%的产能和77%的销售,国泰君安分析师认为,华东市场水泥结构已经发生变化,去年4季度水泥价格大幅提高,限电是价格上涨的导火索,但背景是水泥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在提高,“领导者”的议价能力在逐步增强,这些龙头企业尝到协同合作带来的好处,而不是价格战下一损俱损,预计未来水泥价格仍将维持高位运行的态势。
- 上一条产能减少推升水泥价格
- 下一条国内煤价飙涨 煤炭进口重启